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亚洲创业教育联盟共同完成的上海城市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指数报告(简称:上海创业生态指数报告)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进行了首次发布,这是国内首个以创业者为核心,通过创业者感知视角对城市区域创业生态进行的全方位研究。
课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桑大伟教授介绍说:此前相关研究主要从政策提供角度,以为只要有政策就有效,这是在实际操作中造成“政策悬空”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指数研究以创业者感知为核心,以创业过程为线索重新界定了创业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从创业者实际接触的角度对税收、政府扶持等政策的实际收益和感知等。
上海创业形态,已与国际接轨
上海可没有辜负它国际化大都市的盛名,在创业生态上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这可是给我们长脸了!
从指数结果看,上海创业生态总指数达到72,表示创业生态达到良好的标准了,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制度与环境建设、创业质量与成长两个方面表现杠杠滴,创业生态和潜力建设方面则还需要努力~
从评估结果看,创业制度与环境维度达到73,说明创业者心里是高度认可的;
创业文化与氛围维度为66,说明要是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还需要更加漫长的积累和耐心;
创业质量与成长维度达到80的高分,创业产出还是很给力的;
上海在创业生态与潜力维度得分65,进步空间还是不小啊~
90后创业,是为了钱,还是梦想?
本次上海创业指数全面描绘了“海派创业”的特征,其中80后是创业主力军,但90后的比例也是蹭蹭蹭地往上涨,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创业者年龄、性别及教育背景
创业指数显示,我们的创业者超七成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小学学历的“超人”李嘉诚可能表示不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就别跟我们普通的创业者比了吧。)
说到创业动机,如果说70后是比较“务实”的,那80后、90后就是为了诗和远方了。
80后90后的创业多是为了个人的创业梦想。
创业不仅要有好开始,还要看结果怎么样,不仅“能创业”,更要“创成业”,不能只是各种活动的场面热闹,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培育效果。
从结果看,上海的创业品质很高,在创业国际化程度、创业者成功率、创业辐射作用等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魔都的名号真不是白叫的,上海可是用实力在说话。
单就创业国际化水平来说,有20.2%的初创企业涉及海外业务,在产品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方面领先,有18.2%的团队中存在海归,42.1%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两种及以上的语言版本。
创业企业海外业务、海外员工及产品(服务)提供的语言版本
上海定位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站在新的起点,自我加压,更加深入、细致的梳理服务项目,对创业中的融资困难、挫折项目和有创业意愿却没有创业行动的潜在人群等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和思考。
创业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调查显示创业“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失败。
在对非创业者的民众调查中有一类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潜在创业者”,他们有创业意愿并认真考虑过创业可能性,尽管认为创业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对于创业失败的恐惧导致很多潜在创业者难以走出第一步。
创业者走出心理舒适区需要极大的勇气。如何激励、扶持成功企业加速成长的创业政策很多,但对创业失败后的善后事宜,包括对个人信用、再次就业、自信心受损等问题的关注不足。
多去关注创业失败的人,才能使创业者失败后也能从容再次就业或者创业,这样一来肯定有更多人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
指数报告指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资金链管理不到位,
二是团队成员有问题。
如何控制现金流是创业者的主要痛点,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创业者多数是专业领域人才,在自己的技术领域或者营销设计上或有专长,但是对统筹公司财务方面不娴熟。这些可能会导致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
创业者完成融资需要接触的投资人数量和融资完成时间
创业团队人员招募难,事实上,与大型企业的稳态运行、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规范成为运行保障相比较,创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对个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要求比大企业更高,人员的素质对初创企业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更加重要,很多初创企业表示难以获得亟需的人才。
大数据告诉你,怎样创业才能成功!
创业不难,但是想要成功却不容易,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1.天时
未雨绸缪,提前融资过冬:获得投资依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创业者必须学习从容的控制现金流(现金流断裂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比例超过30%),对融资金额需求和时间周期做好充分准备,平均接触投资人或机构的数量达到10个,而从接触到融资完成的时间平均为6.7月,意味着创业企业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现金流储备和融资提前量。
顺势而为,把握进场时机:从可穿戴设备、3D打印、大数据到当下AR、VR,这些热潮是否能成为真实的创业机会,还是媒体热炒的繁荣幻象?进入的太早,技术和市场还不成型,容易成为“先烈”,而进入晚了,又丧失机遇,面临激烈的竞争,Gartner的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等可以成为创业的风向参考,同时指数中新增创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也可作为当下市场热度的“晴雨表”。
2. 地利
从小起步,最初的办公室可以选的小一点,并且要靠近投资者。
创业成长的速度没有你想的那么顺利,或者真的爆发式增长,前面较小的办公场所也容易变更,所以无论创业后的成败,最初都应从小做起;
在必要的时候设立第二办公室,要么接近市场、要么接近人力资源:涉及实体产品生产、加工等的创业企业,更应设立两个办公区域,及时将第二个办公室靠近生产基地,降低人力成本或便于产品加工等,解决主要的发展瓶颈。
3. 人和
上阵亲兄弟,知根知底的合伙人:成功的创业团队一般有着较为深厚的合作联系,同学、同事等有过共事、合作的经历,彼此熟悉、认可,创业者更多从校友、过去的同事等方面建立联系,即便没有直接合作,这些社会网络也会提供很多宝贵、真诚的建议;
创业靠团队,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除了创始人团队,新加入的成员应该如何激励,这是创业企业在人力支撑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与创始团队的情怀不同,他们需要获得更加实在的激励,事业的挑战、期权池预留、股权分享激励等有效措施,才能在后继的发展中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