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不破楼兰终不还”决绝之态,今有“莫做神州袖手人”坚毅之言。新时代,新青年一步一脚印,脚踏实践行着心中的信仰。
自3月底上海疫情开始,数十位创业基金会高校基金的老师们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队伍。
他们坚守使命,日行万步走出“坚韧”的力量;他们一手支援抗疫、一手服务创业,身体力行诠释“责任”二字。
1
丁丛
-闵行科创基金-
她是“零距离”为科创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更是全心全意为居民着想的“娘家人”。
三月初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疫情突起,丁丛马上主动加入防疫工作,成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之一。她表现积极,能力出众,充分发挥2020年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经验,以战士的姿态持续战斗近50天,从疫情爆发至今一直没有离开过社区防疫工作一线。
为了更好的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要求,她第一时间找来楼栋分布图,跑遍区块内25个楼栋,挨家挨户落实楼长负责人、建立微信群,排摸统计各楼栋人员信息,并动态维护更新数据,掌握每一户进出人员情况和动态。
她认真调研、与居民交流,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根据楼栋地形,制定出最佳核酸检测叫号排队模式,做到人员无交叉接触,与志愿者小组一同顺利完成近1000人核酸采样工作30余次。
在她带领下,第四区块成为全小区唯一无一例感染病例的最安全区块。
她工作中细致入微,体贴有爱。遇到高龄老人常用药物断供,通过业主群寻找药物资源,并为其上门取送,调剂药品资源,保证老人及时用药。
“抗疫还在继续,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在历练中培育忠诚担当,在一线上坚守初心使命,为全局的决战决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选择,我坚守,这是我的责任,我的信仰!”丁丛说。
2
何潇
-上海师范大学基金-
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在街道一线岗位奋战62天。
疫情爆发后,上海师范大学基金何潇老师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向所在党支部报道,作为党员志愿者下沉街道参与抗疫一线工作。
封控期间他不仅需要协助街道完成辖区内所有社区的防疫物资的发放、搬运,还要参与街道社区人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为了配合做好社区防护稳定工作,早出晚归已经是他和其他同他一样的志愿者们的常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
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何潇老师说:“大家都是最美逆行者。我相信疫情终究会被驱走!疫情驱逐日,便是春天百花开放时。”
3
曹旭
-华东师范大学基金-
睡在行军床近半个月,志愿服务、创业服务两不误。
华东师范大学基金负责人曹旭老师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近一个月来,曹老师在创业基地大楼的行军床上睡了近半个月。
每天,她不仅要辅助校内核酸检测安排、校区博创楼人员核酸信息统计上报、校内隔离点及校医院三餐配送、物资搬运等志愿者工作,还要对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安全检查、关爱留守企业人员、维护创业企业办公室安全及卫生。
学校大楼在疫情期间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但办公室里却有很多创业者所需要的资料信息,两难之下,曹旭老师得知企业需求后主动申请进入学校,帮助创业企业线上传递相关信息,艰难关头排忧解难。
十几天高强度的工作也让曹老师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疫情,是创业企业的大考,在创业者闯关之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力所能及小事都会带给他们希望。”
4
施凯
-交大安泰基金-
18天、72小时,守护家园平安。
抗疫号角刚刚吹响,施凯老师就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主要职责是守护小区大门。每天四个小时站岗,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做很多工作。
核对检查每一个进出的小区居民,查验快递小哥的核酸报告并当场做抗原,帮助将快递从小区门外搬运到里边的货架,“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搬运大箱子,一个有几十斤重,粗算了一下,平均一小时需要大约40个人去送货。”
4小时下来,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特别是天气炎热,防护服里浑身湿透,施老师笑称比跑个半马出汗还多。
“4月份是我们最累、最危险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只有蓝色的防护服,物资紧缺,志愿者们全靠意志在坚持。”
此外,志愿者们还要对团购物资进小区进行把关,在团长人手不够时,大家帮助一起搬送,解决最后100米的配送。当听到居民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时,那种满足感足以抵消一切的苦累。
小区门岗是安全防范的第一关,每天面对面接触300+流动人群,包括阳性转运人员,风险极高。
正因如此,施凯认为这个工作就很值得去做,不仅仅是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更是为了自己的家,为邻居们的平安尽一份责任。
是责任与义务,更是担当与信仰。
在动荡与不安中,创业基金会的老师们用坚强、坚定、坚毅鼓励着创业者:你期待的,正悄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