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创业故事
独家| 500粉如何实现60万阅读量?访85后海归创业者过铭祺
他曾留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商学院——全苏格兰最好的商学院,全球top30的顶尖商学院,从本科英语专业向营销的转型由这里奠基。
他曾以1小时200元的价格为各类留学咨询方提供咨询,赚回了留学事情的所有生活费和学费还略有盈余。
他是过铭褀,2014年6月,创立了学岛网,一个留学经验的社交网络分享平台。
学岛网的创立始于过铭褀对留学生市场的多年观察和经验的累积,2010年本科英语专业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一所英国大学的中国代表处工作,2011年去了英国留学攻读市场营销专业,他接触的圈子从未脱离过留学生。
留学期间,为了分担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过铭褀想,“不如利用我在这里的资源,给大家提供赴英留学的咨询服务吧,还可以顺便挣点钱缓解压力。”于是,过铭褀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专门提供赴英留学咨询的服务,“前来咨询的人在线上提前和我约好时间,同时我会提前让他们填好预调查的表格,这样我可以提前去搜集和了解相关的各种信息,在约定的时间我可以解答。”过铭褀解释道。
这样的淘宝小店,让过铭褀惊喜无比,“没想到我竟然赚足了留学期间的学费和所有生活费,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惊喜,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留学相关信息的缺失,以及大家为信息买单的强烈意愿。”
看到了信息市场的空缺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之后,过铭褀回国创立了学岛网,专门提供各类留学经验的信息平台,目前学岛网已拥有遍布英、美、澳以及香港共计50多位专栏作家以及20多位云端写手团队,“尤其在英国,我们已覆盖了中国教育部承认的30所英国高校,在中国留学生去英国能选择的高校中,我们已覆盖了其中80%。”
学岛网的文章以精选各类各所大学的点评和指南为主,同时辅之以留学生的留学故事和心灵感悟,阅读效果还不错,“单篇文章在我们不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24小时内的阅读量可以达到2000左右。”过铭褀介绍道。
不同于市面上各类留学机构服务商,学岛网是一个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提供平台,“信息不等于服务,我们的信息来源和留学机构服务商不同,他们的信源是达成合作的各大校方,而我们的信源是在第一线的在读留学生,他们的信息更加真实、具体,有好的也会有不好的评价,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提供最真实、中立的信息。”
不仅信息的质量有保证,信息提供者和接收方的关系在学岛网的体现是一种强依附的关系,“正如学校里的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的关系,我们这里是在读留学生与未来留学生之间的关系,关系是强依附,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信息平台。”这就是过铭褀通过学岛网对时空、人际鸿沟带来的信息阻隔的打破,当现在进行时的信息可以没有阻碍地传递到将来时的受众手里时,过铭褀的理想价值也就因此得以实现了。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曾是互联网语境下媒体人争执不休的话题之一,“内容的力量是无限的。”这是过铭褀给出的答案。“曾经我们在微信号推送了一篇文章,达到了60万+的阅读量,而当时我们的粉丝数量只有500人,这一篇文章的传播让我们的粉丝数瞬间涨到了1500多,而再回头细看我们的文章时,内容的优质、痛点的触动是传播效果好的关键因素。”这让过铭褀真切地感受到了内容的力量,因此在学岛网的内容制作中,过铭褀更加注重对信息内容的加工以及内容质量的把关。
过铭褀一直在强调学岛网是一个媒体,一个有原则的媒体,“我们不会为了传播效果而毫无原则,在我看来的传播效果就好像用石子打水漂一样,石子击中水面的第一下是文章的打开率,如果仅靠标题的制作吸引人打开,而没有优质相关的内容供人阅读,只会起到相反的传播效果,也就不会产生连环的水漂,作为一个媒体,传播的转化率也是不尽人意的。”
在这样的传播理念指导下,过铭褀坚持内容生产从UGC向PGC转化的路径,“每一位留学生都有自己的信息来源和组织方式,然而按照用户口味提供定制化的文章以及通过结构化的文章内容来聚合留学生的社交圈,将这些零散的留学生通过内容的生成慢慢培育成某一方面专业的信息提供者和专栏作家,是我们的诉求。”
如果大众点评上只有商家的单向描述,没有用户的信息贡献和分享,那么大众点评就不是大众点评了。学岛网的内容生成与大众点评殊途同归,“用户需要的不单单是来自校方的各类信息和指南,更多需要的是来自在读学生的经验分享,并且相对于学费的昂贵,为这些信息的付费是他们愿意的。”通过社交网络,你会获取很多信息被别人所帮助,同时你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一代接一代传递下去的经验和信息共享。”
过铭褀曾经五天熬过四个通宵,问他感受,他的回答竟是——很爽、很享受。“在英国读书时开着淘宝店时,我就经常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时差的关系,当英国深夜时,祖国的太阳升起,我要开始回答大家的问题,而当国内的人都睡觉了,我要起床开始我的学业了。但是我没觉得累,我只是感到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他笑得很开心。
过铭褀一直坚信自己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我每分钟都是在收获,三次参加创业基金会举办的协进小组活动,第一次在2014年10月,当时小组上讨论的不是我的问题,但是在两个月之后我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和困惑,这让我感到协进小组的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即使活动现场没有讨论你的问题,你单单是仔细地聆听,你也可以从中收获很多。随后的两次协进小组活动,大家都帮助我,改变了我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大家的集思广益也让我减少了机会成本。”
过铭褀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创业本身,“就连我的父亲也让我深受感动,父亲一直是个话极少的人,但是在我创业最艰难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父亲和我说了很多很多,一直在鼓励我,让我明白成功也是有周期的,如果不是创业了,恐怕一辈子我也不知道父亲会这样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