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军方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悉尼大学毕业生发明了无线网络。
1997年,IBM研发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人工智能登上历史舞台。
21世纪起,手机、电脑的普及,无现金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逐渐步入虚拟化、智能化。
当人工智能当起电子保镖,小提琴机器人开始创作乐章,
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你的艺术潜力由AI为你启蒙?
“在iArt,我们希望能够训练一位高水平的AI画家,在艺术领域真正的实现人机协同创作。”
iArt – 基于人工智能的艺术教育app,致力于创建人工智能 (AI) 时代的平台。 项目以 AI 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搭建具有创造性、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的专业素质教育平台;充分链接艺术培训机构、教师、学生和爱好者,共同构建人机协同艺术生态圈。iArt将与深港沪各地艺术教育机构及知名艺术家合作,共同提升中国艺术教育维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我们会从绘画学习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应用AI技术,开发一款用于教学用的APP,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教程,让AI做他们的美术老师。无论是艺考生、设计师,还是兴趣爱好者,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满意的'AI老师'。”
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的年代,安防、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领域早已渗透成熟的AI技术。但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艺术教育方面,AI涉足的并不深入,这也是为什么iArt选择AI与艺术教育开启创业之路的原因。iArt创始人Vicky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能够做什么,而是技术如何能为人们服务,比如,我们应用AI技术,使得学习绘画这件事变的更美好。
2.怀揣着艺术细胞的程序猿
出身理工科,辗转北京、香港、上海数地,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姑娘有着理科生的理性与严谨,也有许多理科生没有的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不仅是Vicky,iArt这个纯工科的“程序猿”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谈及绘画,Vicky那张认真的脸上多了一丝幸福的孩子气:“我们团队虽然在技术方面很牛,但每一个人都喜欢艺术,都是所谓的斜杠青年。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现在闲暇时也会做些平面、交互设计,我们的CTO不仅写的一手好代码,而且手绘能力特别棒!”
不服天赋的“区别对待”,又在同样一群热爱绘画的人身上找到不同的特点与定位,Vicky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产品,让艺考生、设计师和兴趣爱好者等都能获取量身定制的美术教育。iArt先在已经初步完成了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之后会就不同用户群体进行测试,以检验迭代产品。
Vicky坦言,为了设计产品跑了很多家艺术培训机构,而学生们惊人的复刻能力与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Vicky惊讶之余非常痛心,iArt所理解的艺术绝对不是这样的加工工厂。
创造是iArt的关键词,iArt希望以理性的教育气质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实现一人一课的教学,用天马行空的想像覆盖百无聊赖的模仿。
目前,iArt定位于艺考生群体,未来,iArt将开发更为复杂的系统,既适应不同绘画水平的用户并为其提供不同水准的绘画教学。
3.为梦想打工
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经历过创业公司、还在高校进行科研,现在又再一次踏上创业的角斗场,Vicky可能注定与创业有一场漫长的邂逅,但她乐在其中,即使失望过,也依然选择相信与坚持。
iArt的远景是想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先进的技术让Vicky对未来充满信心。之前在香港的一次创作比赛中,AI艺术的理论曾遭受过质疑与否定,这一度让她非常失望。一个梦的淫灭往往是另一个梦的起点。天崩地裂的挫败后是与基金会的相遇以及iArt的诞生。对于基金会,Vicky非常感激:“其实学生创业需要的并不是很多钱,这点资金的支助更多的是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念,既是资金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认可。”
对于大学生创业,Vicky非常支持:学校的资源平台对创业的辅导与帮助,大学生的冲劲及广阔的视野都是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宝贵的财富与潜质。
而这个看似求实的创业者背后,是一个情怀满满的理想主义者。
“我不喜欢那种只为赚钱而做事,那样做事不够纯粹,也做不好。我很开心自己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虽然创业路很艰辛,但我很享受这种为梦想打工的过程。我相信,我们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精做好,结果一定不会差。回顾艺术史发展的所有重要进程,都是源于各个时代的科技进步。想到iArt能在AI时代为艺术发展做点事情,我们就很幸福。”
对艺术的向往撑起了iArt的前世,而iArt的今生需要Vicky和她的团队用更多的智慧与汗水灌溉。相信不久的将来,iArt会以最耀眼的方式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