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杨玥坤
“创业过程其实时刻都充满惊喜、惊吓和困难的”这是上海翼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玥坤在创业路上最大的感受。
从2017年开始,杨玥坤和团队就开始了最初的“创业”,更确切的说那时候的创业更倾向于专攻技术研究。2020年末,团队讨论决定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开始将团队工作重心转向开发100-200千瓦小型涡轮发动机。2022年末首台发动机完成总装测试后,正式成立上海翼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共同成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将目标聚焦于小型航空动力系统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涡轮航空发动机,为重载工业无人机提供高性能低油耗的动力系统。
一、技术为本,创业从“0”到“1”真的不容易
科技创新的创业技术是关键,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平地起高楼。回顾起这段从“0”到“1”的创业经历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深有感触。
“从公司初创阶段不知道如何设计公司架构,到产品开发测试阶段的各种不顺利一直都有。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调试产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基本上在产品的装配和测试阶段,我们每天都要问自己好几回为啥一个系统突然能用了或者为啥突然不好用了。
但是整个过程中,因为组员都是深度参与开发对发动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所以也没谁撂挑子,有一种‘如果测试不顺利一定是我们哪里没做好,一定能有改进方法’的信念在,越是出问题越是能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利用目前有限的资源和设备把出问题的系统调整完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会有波折,不过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没碰到渡过不了的难关。”
相信相信的力量。也正因如此,2022年12月他们成功完成首台样机初期地面测试后注册成立公司,并获评2023年度第一批太仓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目前公司已于多家知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协议,计划2023年底开始向客户交付初期产品,并于2024年起开展航空动力设备的装机试飞工作。
二、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引擎
这两年“新质生产力”概念的不断推广深入,也让这支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队伍有了新的感悟和目标。
杨玥坤基于所处行业本身,认为新质生产力是近些年材料科学的进步、加工方式的改进以及数值计算技术的升级,使得原本需要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开发的涡轮发动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精度开发制造出来,以此产生的新的产品又使得原本科幻的飞行汽车和大型无人机的应用成为可能,这些又为下游的工业化提供了新设备,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开发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原本设计一台发动机需要在风洞实验室进行数千甚至数万小时的测试,经过近十年的迭代设计才能完成较为安全可靠的产品。但是现在得益于CAD和CAE技术的应用,而他们现在完全可以在电脑上预先对发动机的设计进行模拟,节省设计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设计效率。同时随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以此在商业意义上使得小型发动机装备在重载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上成为可能。
翼翀动力目前主要的产品是100千瓦级别的模块化小型涡轮发动机,包括涡喷、涡桨、涡轴构型,
与其他涡轮发动机主机厂相比,翼翀动力首先在产品定位上更加倾向于开发长寿命低油耗的高性能小型涡轮发动机,主要服务重载工业无人机用户和其他通航用户。
在技术路线上,翼翀动力创新性的采用了自研的模块化开发技术,通过一款核心机衍生出多达六款不同构型的发动机,这是其他涡轮发动机整机厂无法做到的。同时,我们也在发动机中大量采用金属增材制造、数字孪生等新工艺和新技术,降低开发和量产成本的同时,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性能的发动机产品。
首台产品原型机
“我们希望在2025年前将额外补充涡扇和桨扇构型,形成适配不同油耗需求和速度范围的小型发动机体系。”
三、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务实”是更适合这支团队。对我们来说,开发发动机产品最难的不是设计阶段,毕竟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让设计过程变得轻松很多。但是工业产品的制造和生产,尤其是发动机这种高能量密度的产品,难点在于把图纸变成现实的过程,如何把数百个零件精准的安装到位,如何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需要团队在实验车间一点点摸索调试的,这个过程几乎没有捷径可走。
作为初创企业,杨玥坤2020年与创业基金会闵行科创基金相识,并参加了EFG创业训练营,2023年通过EFG创业训练营获得闵行科创基金50万元的“创业首贷”支持。
他提到,企业的成长少不了闵行区科委、市基金会在创业首贷、办公场地与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了初期资金拮据的早期研发阶段,使翼翀动力在成立四年的时间里,从一支技术研发团队逐渐成长为小型科技型创业公司,成功完成初期产品原型机的制造与测试工作,并与多家客户签订合作协议。
四、总觉得应该坚持点什么
从小说是做工业产品往大说的创业都离不开坚持和信念,特别是技术研发,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
作为一个本科生阶段就在研究发动机相关技术,研究生阶段决定制造发动机整机的创业者而言,这一路上他听到过很多劝退的声音,很多人也都觉得这么复杂的系统不是几个学生和老师就能一起做出来的。
“不过我和我们的设计团队一直都有个信念就是只要发动机是遵循物理法则运行的,只要别人以前做出来过,那我们没理由做不到同样的事,甚至我们能比前人设计的更好。”
也正是因为设计团队的大伙儿不怕脏不怕累的从制造阶段一点点调整发动机的设计和装配参数,才使得企业目前的几台样机都能较为安全稳定的运行,他们现在也坚信未来一定能够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创业需要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团队,而是无数家庭的支持。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杨玥坤认为如果有创业的想法,那最好先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是市场真实需要的,是否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具有竞争力,以此决定是不是要推动自己的想法。
而一旦决定要开始创业,那可能就得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毕竟科技型的项目都是经过数年的技术积累和打磨。